Triangle 发表于 2019-7-5 00:36:31

从清华大学2名博士被强退,给博士新生的忠告!

先来看原文内容如下:                                                                                                   导读近日,清华大学拟对两名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此前,不少高校对多批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
近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两份通知公告:《关于拟予马XX退学处理意见》和《关于拟予许XX退学处理意见》。


公告称,清华大学拟对这两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学处理,由于难于联系到学生,无法直接送达本通知,特予公告送达。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的,拟予以其退学处理。



两名学生对此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可以在拟处理意见书送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辩或者进行口头陈述和申辩。

然后,谈一下我在北航读博这几年的感想。我们直接讨论一个问题:什么决定了博士能否顺利毕业?我根据重要性依次排列:1. 个人是否喜欢科研?所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在博士身上依然适用。如果你喜欢科研,那不用任何人逼你,你自然会去钻,一旦钻进去,你想不出成果都难;2. 个人的基本素养,如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积累等。工科尤其如此,比如说:如果你的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当你跟你的同学站在一起做试验,同样得到了一种新发现,可能他很快就有了方向,然后,就能短期内写出一篇文章,而如果你底子薄,可能你只是看到了一种现象,而距离文章发表,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选题这个非常重要,是博士命运的关键点。如果课题选得比较老旧,很可能比较难发表好的文章,因为读博的意义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无法毕业,更无法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而如果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比较火热的研究内容,到现在来说,可能已经非常不景气了,换句话说就是被研究烂了。当然不排除还会有新的突破,但是非常困难。包括发文章。审稿人已经对这个领域有了相当深度的认识,你的些许解释跟他们的认知不同,都可能会直接枪毙你的文章。反之,如果一个课题非常前言,是当年刚火起来的领域或者是非常新颖的领域。那其包容性非常强。比如说近些年很多材料都与仿生和3D打印相关联。生物与材料的交叉研究,相当于跨学科研究,这就是突破传统研究范畴,开辟新领域。比如说一篇研究为“3D打印XX深海鱼吸盘的力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审稿人也会另眼相看,因为新的领域,经验和理论较少,审稿人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错误,只能给出研究建议,文章发表受阻性很小,我们只需要考虑是发表science还是nature就可以了。而如果一篇传统课题研究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的研究”,其各种理论已经可以写成千上万本书了,你想写出新意来,而且不被审稿人质疑,非常困难。所以,选题非常重要,比选导师都重要!切记!4.学校一般读博,应该不是985,至少也是211吧?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你应该问问自己读博是不是只为了个博士名声?所以,学校实力上差距不大,并且,这些高校的资源都是互通的。比如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航,都可以去清华预约实验等,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模式。所以,学校是个次要因素。5.导师导师的重要性也许不应该放在第五位,但就目前国内的形势而言,导师应该只是提供研究方法指导的人,而不是教你如何发表论文,如何写毕业论文的人。因为导师一般没那么大精力,国情决定了,导师必须努力拉项目,挣科研经费,才能养得起这样一帮学生。所以,国内的导师,多数是半研究,半商业。所以,企图攀附一个导师顺利毕业,是痴心妄想,哪怕你的导师是院士,也不能像拐棍儿一样辅助你走路。导师的作用就是:为你提供一个平台,接收你来读博;为你提供科研经费;在这个领域可以给你一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带你提早进入工作角色。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没有成功经验,但以上信息绝对是真诚的经验总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清华大学2名博士被强退,给博士新生的忠告!